炎炎夏日,當心病毒上身!

2009072709:07

炎炎夏日,當心病毒上身!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0期 (98年7月版)

炎夏來臨,各種病毒、細菌活躍,提醒您一定要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也要時常洗手,才能有效防止病從口入。

文 / 丁彥伶
諮詢 / 何一成(榮新診所副院長)

墨西哥傳出多人死亡的新型流感疫情,沒多久就引起全球疫情警報,很多人都認為流行性感冒是秋冬好發的病毒感染,所以夏天就不必擔心了,其實夏天也有許多病毒,夏天經常進出冷氣房,流汗受涼,各種病毒都可能上身!

新型流感秋冬才來?

很多民眾聽醫師在預測恐怖的新型流感,「到秋冬才會在台灣造成大流行」覺得奇怪,其實這是因為流感病毒怕高溫,天氣涼的時候繁殖活動力會更強;研究發現,流感病毒曝露在攝氏22℃下可存活4天,但台灣已進入動輒30℃以上高溫的夏天,病毒不耐熱,只有密閉的冷氣房中活動力較強,所以才預測秋冬後影響較大。

榮新診所何一成副院長表示,雖然感染新型流感後還未發燒就具傳染力,好像比SARS更可怕,但因為新型流感屬於飛沫與接觸傳染,只要避免到有疫情的地方旅遊、戴口罩、勤洗手,雙手在接觸口、眼、鼻之前務必洗乾淨,如此做就可避免感染。

各類型腸病毒猖獗

何副院長提醒,除了要留意新型流感疫情變化外,更要注意的是夏天腸病毒很活躍,尤其腸病毒有數十型,只要不注意就可能接連感染不同型腸病毒。

腸病毒除了兒童感染可能引發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皮膚疹等症狀,和腸71型可能引發腸病毒重症外,成人感染腸病毒也可能引發出血性結膜炎、多種呼吸道症狀,甚至引起危險的心肌炎。何副院長表示,腸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是近年常見於原本健康的青壯年及學生發生感冒症狀後卻突然猝死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成人也不能大意。

此外,夏天還有許多病毒和細菌活躍,若常在戶外流了一身汗就急著吹冷氣,一冷一熱很容易受涼,受涼時人體免疫機能下降易受感染,所以夏天也很容易感冒,一定要小心防範。

引發感冒各種病毒多為飛沫及經口傳染,因此預防除要戴口罩、避免接近正在咳嗽或打噴嚏的人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勤洗手,手上接觸到患者飛沫或口水、鼻水等體液沾附的地方,病毒就可能沾在手上,若不慎接觸口鼻就會讓自己感染病菌,因此雙手要接觸口鼻及食物以前,務必先洗手,或用酒精等消毒劑清潔。

食物中毒

夏天也是腸胃炎盛行的季節,天氣剛開始變熱,很多人會忽略食物沒吃完要趕快冰存,在超過攝氏28℃以上的氣溫中,食物很容易腐敗,吃下肚就容易引起腹瀉及嘔吐等急性腸胃炎,即使是新鮮的食物,也容易因為保存不當而產生細菌孳生。

食物中毒是「病從口入」,預防方式包括勤洗手、外食時注意商家攤販食物貯存的方式及料理食材砧板等各種器具的衛生問題、少吃生食、注意食物包裝是否完整及保存期限、食物趁新鮮食用,未吃完儘速冰存。

夏季常見皮膚病

夏天紫外線很強,沒注意防曬就很容易引發曬傷、曬斑及皮膚糠疹、汗斑、濕疹等各種皮膚病。曬傷不只會造成脫皮或變黑,皮膚免疫力下降,還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曬斑除了影響外觀外,也是皮膚癌前期的危險因子。而皮膚糠疹容易造成皮膚如水泡般突起的丘疹,之後則會不停脫屑,像脫色的白斑狀。而皮膚流汗沒有擦乾,則可能引起濕疹、痱子等搔癢難耐的皮膚病,難受又難看。

預防紫外線傷害,長時間戶外活動時建議擦高係數防曬產品,從事水上活動則要使用防水的防曬品,並經常補擦。同時最好穿著通風的長袖衣物和遮陽帽或傘等。預防濕疹等皮膚病,流汗後務必把汗擦乾,避免毛孔阻塞及引起皮膚過敏。

熱傷害

何副院長表示,軍人行軍、運動員操練,或工人、農民等民眾夏天在烈日下工作,因為沒注意補充水分發生脫水,體溫升高而不自覺,當體溫升到攝氏40.5℃以上,就可能出現中暑,未及時處理很容易引發腦、肝等器官衰竭,或橫紋肌溶解症而產生腎衰竭的致命危險。
而心臟病患、糖尿病等老年患者,可能會因本身排汗系統障礙,或因服用利尿劑、抗組織胺等藥物影響排汗,因而引發中暑,未及時救治也有致命風險,同時也可能引發熱昏厥、熱痙攣等危險症狀。

環境溫度超過攝氏32℃,人就要靠大量流汗來調節體溫,因此很容易脫水;而相對濕度大於70%時,人體也很難排除足夠的汗來調節體溫,最容易發生中暑,所以當發現頭昏昏的,或感覺肌肉有點不自覺跳動時,可能是熱傷害前兆,最好快到陰涼處喝水休息,若出汗很多,最好喝些運動飲料或在水裡加些鹽,預防電解質不平衡。同時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的時候在戶外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