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TNR 下班後誘貓去結紮

2007012909:41
引進TNR 下班後誘貓去結紮
2007/01/29
【聯合報/梁玉芳】

先餵,以紙盒餵食街貓,建立信任。後抓,TNR第一步,以捕貓籠加貓食誘貓入籠。

雨勢大了,還夾著閃電。穿著雨衣的蘇聖傑和女友leaf收起放在巷弄暗處的誘捕籠,「貓不會來了。」即使誘餌是烤過的魚片,香味敵不過驟雨。


這夜毫無所獲。但兩人已習以為常,更何況這個里的貓一個多月來已被兩人抓了十七隻。「在街頭求生的貓很精的」,要抓了牠們、一隻隻送到獸醫院結紮,是人貓鬥智的漫長過程。


蘇聖傑(KT)和leaf是動物網站「台灣認養地圖」創辦者兼管理工人,黑夜裡奔波抓貓是為了leaf形容的「實踐人和貓的和平協定」:捕捉、結紮、放養,稱為TNR。


用這三步驟控制社區的街貓數量,結紮後的貓再放回社區,不再半夜嚎叫、噴尿,也固守地盤,防衛外貓移民。「讓人與貓在生活空間裡和平共存。」leaf說。


不論晴雨,他們天天下了班,火速照料完家裡及養貓工作室裡廿多隻肥美貓口,換貓沙、吸地、餵藥餵飯之後,再一人一機車,載著兩具誘捕籠、背著食料、手電筒、貓籠遙控器種種工具,到街頭出TNR任務。



有風的夜晚是最好的時光了。晚風將誘捕籠裡的烤魚香味飄送得更遠,相熟的貓兒將尾巴豎起像旗杆似的,對著蘇聖傑招呼。大方的黃花貓毫不客氣地進籠大嚼。


只望一眼,「耳朵有缺角,是紮過的。」蘇聖傑說,並不按下手上的籠門遙控器。結紮過的貓,仿國外作法,在耳上分男左女右截去小小一角,免得一直重複被抓。

撿到一隻貓開始

湊六千元上網架認養地圖

「我們和愛心媽媽說好了,我們來過之後,九點過後才餵;牠們吃飽了,我們就捉不到了。」九點是獸醫院打烊時間。捉到的貓當天就送到獸醫手上,健檢、驅蟲、結紮,住院數日復原了再健康乾淨地回社區。


人貓兩相安,尊重生命,是台灣認養地圖的理念。這一切都是由十年前撿了一隻貓開始的。


因為撿了小貓「喵喵」回家,leaf開始注意街上的貓,「啊,那隻同樣花色的貓會不會喵喵的弟弟?」於是一隻隻街貓開始有了名字,定點餵食。


餵貓、撿貓、送貓,是許多愛貓者的共同經驗。Leaf、蘇聖傑與朋友湊了六千元租下網路空間,把待送的貓狗照片和故事貼上網路,為不少動物找到新家,「台灣認養地圖」於是誕生。那是民國九十年。


網路科技的確是非營利組織的盟友,不僅傳遞資訊,更是理念演化、串連行動的平台。「台灣認養地圖」如今已是推展動物權利的重要據點。


「碰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就長出更多的計畫。」蘇聖傑坦言,因為撿的貓多了,所以要有「喵天使中途」在送養之前代為照顧,還得推動「以認養代替購買」運動;被抓進收容所的貓口爆量,所以得有義工進收容所協助應付不斷湧入的「小貓海嘯」。


引進TNR理念

控制貓口 網友接力做培訓

Leaf說,過去,小貓照片一上網,一個月就能送出去;現在大概是半年;至於成貓,根本沒有機會。


「沒有效果的事,我是不做的。」蘇聖傑說,義工看著收容所的貓被「處理」,或是每位喵天使家裡都有成群送不出的「貨底貓」,對熱情是很大的消耗,負荷已達飽和。「必須硬起心腸抉擇:不再收貓,TNR一定要推。」台灣認養地圖在三年前引進TNR。


認養地圖義工上網蒐集外國資料,知道TNR是目前唯一可控制貓口的有效方法;各方好手接力翻譯,理念和步驟全上網;讀書會、說明會、培訓,一項項工作不斷開展。看似高度組織化,其實都是網友串連的成果。


愛貓人、作家朱天心形容台灣認養地圖的義工:「浪漫情感的話一句也不多說,捕貓籠拎上講台,講解著基本使用法和多次實戰秘笈」;她驚嘆這群「小孩」驚人的 實踐力,並「世故地不把偶爾天上掉下來的零星捐款視為必需」,他們設計貓月曆、貓手表、「貓出沒注意」貼紙等各式商品籌款,不因覺得做的事情了不起而認為 整個社會欠他們。


很久沒去旅行了

領了薪水 就想結紮幾隻

這一切過程,沒有浪漫,得有很多犧牲。「我們很久沒有旅行了,因為貓。」leaf說,每個月領了薪水,就盤算這個月又可以結紮幾隻貓;他們早向爸媽保證:一定會把生活過好,因為人好,貓兒才會好。


車流不息的街道上,一隻玳瑁花紋的母貓幾番打探,終下定決心,向誘餌逼進。卡,籠門關上。這夜有了收穫。


蘇聖傑和leaf收拾籠子、送貓到獸醫院,回家已近半夜,一屋胖貓等他們回家。這一切奔波只是為了簡單的盼望:「但願街上流浪的貓,都和家裡的貓一樣幸福。」leaf說。


【2007/01/29 聯合報】